中國國民黨此次遭逢有史以來的最大選舉失利,不僅失去總統職位,連國會最大黨也拱手讓給民進黨。若加上綠營掌控13個地方縣市的話,那國民黨確實在台灣政治版圖上徹底邊緣化。 若以健全的政黨政治來說,一黨獨大不利於民主發展。回想2008年馬英九總統及國民黨囊括81席立委的意氣風發,當時的在野黨就批評藍營「整碗捧去」是重返一黨專政。但事實證明,國民黨這幾年的自縛手腳,加上在野黨的惡意杯葛,非但談不上一黨專政,連像樣的執政模樣都稱不上。 尤其在野黨持續批評馬英九總統失政或無能、國人也批判官員無法體恤民意,加上政論節目不分是非對錯的推波助瀾,群眾早已養成以好惡觀感評判政策良瓠的便宜習性,既不深入探究政策優劣,亦從未追究在野黨的非民主行為,這樣的民粹政治就造成「國人失望、國外肯定」的差異結果。 在評斷馬政府的施政成敗時,有個關鍵點往往是大家忽略的,那就是馬政府一些政策的戰略目標沒有問題,也符合我國的整體國家利益,唯執行層面受人詬病,無法因勢利導、贏得多數民心,導致最後的連敗。 試問,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所提到的年金改革、節能減碳、參與TPP及RCEP,甚至是維持兩岸現狀等政見,哪一項不是馬政府全力推動的政策?縱使政策執行面有缺失,亦不該全然否定馬政府敢於挑戰窠臼的勇氣。 平心而論,馬政府的兩岸政績有目共睹,不僅消弭兩岸長期政治分歧所帶來的對峙緊張,更有效拓展我國的國際空間。因此,國人在迎接蔡英文新時代的同時,也不該抹煞馬總統穩定兩岸關係的努力及貢獻。 可惜的是,馬政府在這幾年所創造的和平紅利,並未適時擴及到各階層,反被台灣自身的經濟困境所掣肘,馬總統無法扭轉此一困局,讓國人大失所望。連民進黨都坦承,他們此次選舉避談兩岸問題,主攻馬政府的內政缺失,可見得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絕非敗戰主因。 有學者投書即指出,蔡英文不願在此時就依循民主憲政原則,由在新立法院過半的民進黨出面組閣的可能原因,就是不想過早曝光她未來「與馬兩岸政策高度一致的狀態」,以免遭致批判,進而影響她的執政誠信。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律師也說,當蔡英文延續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或兩岸真的出現「地動山搖」緊張情勢時,就等於還給馬總統一個公道。 可見得,好的政策雖然會因政黨惡鬥而遭抹黑或誤解,但只要堅持走下去,國人終究會分辨出對或錯、是或非。此時的國民黨就該思考未來如何浴火重生,重新贏得人民的支持! 首先,國民黨人才斷層太嚴重,這是馬總統無法推卸的失職。回顧這8年,國民黨政府竟沒有培養出新世代人才,年輕人無法出頭的結果,就是另尋出路,這應是國民黨與年輕族群有隔閡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國民黨應痛定思痛,重新建立與年輕世代的連結,了解他們的想法及需要,為百年老店注入一股活水,也是國民黨未來與民進黨一決雌雄的本錢。。 其次,馬政府長期眼高手低的習性,導致政策執行力嚴重不足。行政與立法部門形同雙頭馬車,空有良策卻無力施展,導致空有國會多數而受制於民進黨的強悍及野蠻,也難怪國人會質疑馬總統的領導能力、甚至徹底絕望。 國民黨在新國會僅有35席,如何確保團結及有效監督蔡英文政府,是向國人展現忠誠反對黨的機會。反對不等於杯葛、也不是非理性阻撓,國民黨不需以報復心態敵視新政府,但如何以少數迎擊有如豺狼虎豹的民進黨,著實是一大考驗。 馬政府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,就是缺乏政策論述,難以說服國人支持,這也是為何國民黨在選戰過程中,雖然推出連串極具可行性的政見,卻仍不被選民認同。 各界對國民黨與基層民眾脫節的批評,從來沒有間斷,尤其無力感動中下階層及中南部民眾,更是國民黨失去江山的關鍵。國民黨其實不缺少本土支持者,卻長期被抹黑成「外省黨」,加上自身的闡述能力太差,無法深入民間對話,使得這樣的刻板印象拖累執政。當務之急,就是重新走入基層,尋找與人民互動的脈絡,一步一腳印地重拾人民對國民黨的信任及認同。 馬政府一再向國人說明兩岸和解後的外交成果,仍無法打動人心,實屬可惜。因為一般人民在乎的是每天要面對的經濟壓力,都認為外交及國防離他們很遠,這正是「所有政治都是在地」(All politics is local.)的最好證明。再好的政策,如果無法有效提昇人民生活,都是枉然。 國民黨正準備進行黨主席選舉,各界都在觀察國民黨能否脫胎換骨。國人關心的不是何人當選,而是國民黨如何重新找回創黨信仰及正確路線。當國民黨思索未來改頭換面的方向,何不從「培養年輕人才、加強政策論述、連結基層脈動」開始著手」,深耕這塊土地,才能感動人民。 「覆巢之下無完卵」,此時責怪誰該為敗選負責已無濟於事。何妨以民進黨為師,臥薪嘗膽、和衷共濟,強化與人民的連結,以政策爭取支持,假以時日必將能重新站起,迎接成功的到來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63EF1FA1F8EB40FF

arrow
arrow

    ejirein53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